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67號特工總部

◆ 馬振犢 陸軍 著

重慶出版社

8月13日深夜,蔣介石下令張治中發動總攻擊,意圖實現“趕敵下海封鎖海岸拒敵登陸”的作戰計劃。中國軍隊源源不斷地開赴上海戰場。張治中所率領的參加過“一·二八”戰役的部隊士氣高昂,進入南翔指揮所的一些士兵甚至拒絕下車,要求一直開赴前線參戰。中日雙方劍拔弩張。到8月13日上午9時許,中國軍隊在部分日軍士兵首先越過對峙線的情況下,奉命發起全面攻勢,揭開瞭淞滬百日大戰的序幕。8月14日中國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宣佈“實行天賦之自衛權”。

8月18日,蔣介石派陳誠、熊式輝赴滬視察戰況,20日返回南京。陳誠向蔣匯報說:“敵對南口勢所必攻,同時亦為我所必守,是則華北戰事擴大已無可避免,故敵如在華北得勢,必將利用其快速裝備沿平漢路南下直撲武漢,於我不利,不如擴大滬事以牽制之。”蔣對此表示:“一定打。”陳誠又說:“若打,須向上海增兵。”蔣介石即派陳誠為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率部赴滬增援。至此淞滬大戰再次升級。蔣介石的這一決心體現瞭國民政府最高當局對中日戰爭的總體戰略部署。

自8月上旬至9月中旬,淞滬戰場中國部隊及其陸續到來之大批後援部隊總計約70萬人,在地域狹窄、水網密佈的淞滬三角地帶與不斷登陸的日軍開展瞭一場空前激烈的搏鬥。雖然中國軍隊在付出巨大犧牲之後一度收復羅店、寶山,並擊退進攻之敵,但裝備精良的日本軍隊在強大海空火力支持下不斷登陸,中國守軍糧彈兵源供給不上,逐漸陷入被動。

由於中國官兵的頑強抵抗,使日軍兩個師團陷入上海苦戰中,傷亡4000餘gps車輛監控系統人而無法向前推進。

8月底,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部及第三艦隊司令官,不得不再次急電東京求援。9月6日,日本“決定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一師團及臺灣守備隊(重藤支隊)到上海”,同時華北日軍亦奉令抽調步兵10個大隊及炮兵、工兵等赴上海增援。日方不惜代價投入重兵,準備突破中方淞滬防線占領上海;而我方守軍雖官兵舍命作戰以死報國,但持久鏖戰損失過大,“每小時死傷輒以千計”,整個淞滬戰場已經成為一架“炮火下的絞肉機”,中國軍力逐漸不濟,這樣整個戰局開始發生不利於中方的變化。

10月1日,日本內閣首相召集外、陸、海各相會議,制定瞭《處理中國事變綱要》,決定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使中國迅速喪失戰鬥意志,應采取適當手段使用兵力占據要地”。

10月底,日軍統帥部為瞭改變當時的困難狀況,迅速解決上海戰事,決定再次向淞滬戰場派兵,從華北抽調第六、第八、第一一四師團,第一、第二後備步兵團及野戰重炮、山炮兵部隊,組建第十軍,南自杭州灣北部登陸,以協助上海派遣軍,實現預期作戰目的。以後又加入第十六師團,使淞滬戰場日軍全部兵力達兩個軍九個師團,這個數目已比華北戰場日軍全部兵力還多瞭兩個師團。從這點來看,上海戰局的發展已實現瞭中方“引敵南下”的戰略意圖,但就實際戰況而言,日軍的壓力已超過瞭中方所能承受的限度,特別是日軍出兵從杭州灣繞襲登陸,輕易擊潰瞭中國少數地方武裝的阻擊,深入中方主力背後,形成夾擊合圍之勢,導致上海戰局發生瞭關鍵性的逆轉。

此時日軍已從前後兩面對中方形成包抄,滬杭鐵路已被切斷,中國軍隊面臨被圍殲之危險。11月8日晚,中國統帥部決定上海守軍全線向吳福國防線轉移。在日軍轟炸追擊之下,守軍已形成潰退敗局,情形極度混亂。11月11日,上海淪陷。

中方付出重大犧牲的“八一三”淞滬戰役終以“趕敵而未下海”的結果而告結束瞭,而上海的淪陷在客觀上造成瞭市區西方各國租界變成瞭尚未被日本人控制的“孤島”,一幕幕中日特工大戰在此展開,催生瞭76號特務組織這個“孽種”。

在淞滬戰場鏖戰的同時,中日雙方在戰場背後也同時展開瞭秘密戰線上的激烈較量。

欲談“八一三”戰役前後中國在隱蔽戰線上的抗日活動,我們必談到國民黨的特務組織。

(明日關註:中日特工大戰)

汽車監控系統

貨車gps定位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中國藏族網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制作單位:中國藏族網通 青ICP證0104257號
arrow
arrow

    yec800os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